{{ $t('FEZ002') }}學務處|
火場求生可以選擇「逃生」或「找到相對安全處所避難待救」。「逃生」的目的是:設法通往絕對安全的出口。一旦發現逃生路徑的門把高溫燙手或已濃煙密佈,代表火勢的發展已不利採取「逃生」手段,改選擇找到相對安全處所避難、呼救、撥打119求救,等待消防隊到達,爭取存活時間。
煙每秒上升3~5公尺,且伴隨著高溫、有毒氣體一併往上蔓延,若選擇向上跑,人的速度不但跑不過煙,更會因此遭受濃煙高熱侵襲,導致呼吸道受損,吸入過多有毒氣體而造成傷亡。
火災發生時,普通電梯的供電系統隨時會斷電,使人受困在電梯內,此時的電梯管道間猶如煙囪一般,一旦火煙滲入管道,將直接威脅電梯內人員的生命安全。
塑膠袋無法耐火場高溫(200度以上),並可能釋出有毒氣體,亦會造成視線遮蔽,阻礙應變行動。
無論選擇「逃生」或至相對安全的空間「避難待救」,都是在跟時間賽跑。為了找到毛巾、衣物再將其沾濕、浸溼,直接耽誤了應變時間,且手拿濕毛巾不利移動,亦不能阻隔火場中的有毒氣體。
市面上可見有標榜強效之滅火劑,宣稱噴灑在身上可以免於火燒傷的功效?不論產品是否有該功效,在火場求生法則中,首要之務,絕非尋找濕毛巾或強效滅火劑,反而忽視了火場中「濃煙」的危害。及早逃生或選擇相對安全場所避難,才是保全性命之上上策。
一般住家的浴室構造通常為塑膠門(且通常對外窗小或無對外窗),無法抵擋火場頭號殺手-「濃煙」,一旦塑膠門板遇上高溫濃煙溶化,將加速濃煙侵襲。因此,浴室不是個相對安全的避難環境,不利人員躲避待救。
當煎魚、油炸烹調不慎引起火災時,若以水灌救,水一旦碰到高溫的油鍋,立即蒸發成高溫水蒸汽,伴隨油鍋中的油噴濺而出。最佳方式應是取手邊的鍋蓋直接蓋上,關閉爐火,以「窒息」原理達到滅火效果。
邇來曾有民間消防協會假藉受政府機關委託,辦理消防教育講習名義不當推銷高價消防器材,謀取暴利之情形。在此呼籲民眾,消防局辦理各式宣導活動時皆會穿著工作服並配戴識別證件,若遇到上述情況,可向消防機關詢問、通報;於購買消防器材前,可多方比價,務必確認是否附加認可標示,以防受騙。
https://ylib.s3-ap-southeast-1.amazonaws.com/edm/lecture/firefighting/index.html 遇到火災了,怎麼辦?──3分鐘隨堂考!測你的火場生存指數
{{ $t('FEZ003') }}2020-12-28
{{ $t('FEZ014') }}9999-12-31|
{{ $t('FEZ004') }}2021-04-11|
{{ $t('FEZ005') }}37|